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1205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资源的构成、采集、描述、组织、管理、利用与增值开发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系统探索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解决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与保存等一系列问题,为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出版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提出应对方案,并进一步促进相关信息机构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撑与服务。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硕士学位点现有导师11人,高级职称20人,博士9人,设有专利情报与知识产权战略、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情报理论与技术三个学术科研团队,师资力量配置全面,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已在图书情报理论与技术、专利情报与知识产权战略、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本单位设有信息行为实验室,致力于信息行为感知、发现服务与情感信息挖掘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美国西蒙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招生规模与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主要到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到图书馆、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本学科点设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1)专利情报与知识产权战略
(2)情报理论与技术
(3)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生毕业后既能够胜任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图书馆、档案馆和其他信息机构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2. 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 掌握系统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广博的学术视野与创新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 掌握1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5. 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延长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确属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提前毕业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产、学、研、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导师(或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服务实习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严格按照培养环节要求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导师(或指导小组)需加强对培养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五、实践学分要求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的学术活动和必修环节同样采取学分制,统称为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不得通用,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后必须形成完整的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报告活动。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
同时,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学校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国际会议或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宣读本人的学术论文并交流发言。研究生在国际会议或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视同其学术活动环节合格。
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在开题之前须完成外文文献阅读并完成不少于2万字符的翻译,由学科组织专家小组统一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3.专题研讨(1学分/次)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专题研讨汇报,硕士研究生不得少于4次。在3~6学期,每学期至少完成1次公开专题研讨报告,由导师和专家评定学分。
4.实践环节(2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在职人员除外)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
· 参与研究所科技查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
· 参与研究所教学工作;
· 参与图书馆实践工作;
· 到相关对口单位或企业工作站参加实践工作;
· 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本学科研究生实践环节需达到不少于2学分要求,主要以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和专业实践报告等3种形式的文字报告由学科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小组考核评定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1.论文开题
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集体开题,由学科统一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本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学位论文开题实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至少11个月)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2.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本学科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科研成果需满足《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文件的要求,同时需在《图书情报研究》发表(至少录用)1篇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至少有1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
七、其他要求
本学科研究生在中期检查前需参加并通过本学科的学位综合考试,主要考查研究生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素质状况。
中期检查主要考察研究生学分完成情况、学位综合考试、研究进展及综合专业能力。中期检查不合格者中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期检查由不少于5人的专家小组集中评审。
本学科培养方案未及内容参考《江苏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
八、课程简介
1.图书馆学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当代图书馆学的基本问题,系统地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向学生提供国内外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状况;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专业意识,为学习图书馆学专业其它课程奠定初步基础。
2.情报学基础理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外情报学理论研究最新动态,包括情报学的原理、情报源、用户及情报需求、情报交流、情报的搜集、整理、分析、加工等,使研究生能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外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从而为从事情报学研究和实践打好基础。
3.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概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系,初步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的4个层次:方法论层次、理论素养层次、表达工具层次、实证检验层次,基本掌握图书情报学术研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合理应用这些方法从事学术研究。
4.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系统讲授档案管理工作的环节、档案管理机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档案管理法规、档案管理标准以及国内外档案管理理论等内容,主要目的是让硕士研究生全面了解档案管理的方法、技术、原则、法规、标准、理论等,探究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为图情档硕士研究生独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管理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
5.信息分析与文献计量
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让学生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内容分析、计量研究等手段,为开展动态情报分析、学科发展前沿、科技评价、技术预见、战略决策和科技管理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6.信息行为研究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立足于综合运用图书馆学、情报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信息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系统介绍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基于调查、基于心理和基于生理三个维度的信息行为研究方法体系,信息行为研究的相关分析软件硬件工具及其实践应用;并重点就用户体验的可用性测试、视觉行为的眼动研究、信息行为的生理分析三方面作详细讲解,使研究生较好掌握利用Morae可用性测评软件、Tobbi眼动仪以及生理反馈设备进行分析研究用户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等个体和群体行为,以及信息服务产品可用性评估的技能。
7.信息组织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外信息组织的理论、方法、模式及其最新进展,包括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信息组织分类法、信息组织主题法、信息组织集成法、信息内容分析与标引、信息组织中的自然语言应用、网络信息组织、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组织与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向等内容。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8.竞争情报研究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学习竞争情报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工具,培养对竞争情报的检索、分析、加工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胜任竞争情报工作相关岗位的基本素养与技能。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竞争情报研究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工具;掌握竞争情报系统类型和使用方法;了解国内外竞争情报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竞争情报概述、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战略、竞争情报服务、竞争环境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反竞争情报研究、网络竞争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等。
9.专利情报研究
本课程主要讲授专利情报研究的基础知识、专利检索的方法、专利分析的工具与方法、以及中外专利情报的研究热点,使研究生能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专利情报的理论框架、历史脉络、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从事情报学研究和实践打好基础。
10.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方法
课程系统地阐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概念与发展的社会背景。通过介绍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情况、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处理、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维护等问题,达到掌握数字图书馆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学目的。
11.图书情报学研究前沿
本课程通过专家讲座、研讨的形式,跟踪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研究态势和前沿,归纳研究重点与趋势,了解相关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等。使学生了解、把握图书情报学研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开阔其研究思路。
12.图书情报学专业英语
该课程主要开展图书馆情报学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与写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增强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能够无障碍了解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课题,具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用英语撰写研究论文与专业文书,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较好的语言基础。
13.科研选题与科技查新
本课程主要面向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研究生,通过介绍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来源、围绕课题进行文献调研和查新流程、以及整理、鉴别和对比文献方法,帮助研究生更深入理解科研基本知识,学会文献信息处理和综述方法,从而提高研究生文献检索、文献管理和文献利用能力,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文献工作基础。
14.计算机检索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检索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使研究生能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数据库检索技术、全文检索技术、网络检索技术、分布式检索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方法的基本算法和系统实现方法;了解各类检索技术的最新技术及发展,从而为从事情报学、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和实践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