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15日第18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变革与创新:面向2035的信息资源管理”,来自67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30余位嘉宾参加了线下会议,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刘桂锋所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顾涛致欢迎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研究员、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分别进行专家致辞。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以“面向未来的信息资源管理坚守与创新”为题做首场主题演讲,孙建军教授提出要开启“信息资源生态行动”,构建适应国家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教授做题为“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教育创新的关键问题”的演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息资源管理教育要突出中国特色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字资源建设与教育平台建设、交叉融合与国际化等领域取得创新性进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陆伟教授以“数智赋能的信息资源管理初探”为题做主题演讲,提出应围绕“开放心态、直面竞争、软硬兼顾、抓紧布局”四个要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张久珍教授做题为“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之路”的主题演讲,认为图书馆学的创新应兼顾推动其他学科发展和助力图书馆学发展。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月琳教授做题为“融合人、信息与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教育”的主题演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教育的未来应融合人、社会、信息资源、信息与通讯技术,关注人的发展、技术发展、社会发展。李纲教授做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协同发展”的主题演讲,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需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斌教授做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的主题演讲,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直面中国问题,紧盯世界前沿,聚焦未来发展,着力提升档案理论原创能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研究员做题为“创新开发科技信息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以“SciAIEngine的研发和应用”为例,提出了对知识获取能力、科技文献资源及其转化的建议。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系主任金波教授做题为“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主题演讲,提出“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包括战略治理、数据治理、智慧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周毅教授做题为“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改革的维度与路径”的主题演讲,提出循证改革的实现要通过对接原则、弹性原则、转换原则、贯通原则为改革方法,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教育微专业,围绕“教育领导+”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靖教授做题为“古籍保护相关学科的建设路径与重点突破”的主题演讲,讲述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框架下古籍保护及相关学科建设的实践成果,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整体路径、特色路径、实现路径。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捷教授做题为“政府数据价值发现、评估及市场化”的主题演讲,提出了面向产业场景的政府数据细分方法、价值评估及定价策略、政府数据市场化的方案及保障等建议。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冰教授做题为“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主题演讲,认为应多角度剖析与界定信息公开质量内涵、从整体性出发测量信息公开质量和效果。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魏来教授做题为“专业认证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的主题演讲,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教育专业认证的推进方式、社会认知度提升途径、人才创新核心能力培养路线。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徐拥军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商学院柯平教授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做闭幕致辞。

第18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全体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