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7日,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的“从DH到Ai-DH:认知重构与方法创新”数字人文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信管数字人文工作坊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00位学者共聚一堂、分享洞见、碰撞思想,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所面临的深刻变革、核心挑战和发展机遇。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韩牧哲老师、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亦侯参加了本次会议。
7月6日上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涛作开幕式致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翟姗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位通、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李惠、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讲师严承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讲师张宁等专家接连在会议上作精彩报告,探讨以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如何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模式乃至人文价值的理解(认知重构),以及由此催生的新型研究方法、分析工具与协作模式(方法创新)。
我所韩牧哲老师以“AGI驱动下文化遗产老化数据库的服务创新路径”为主题在会议上做精彩的学术报告,提出知识图谱收敛性与大语言模型生成性互补融合的技术框架,赋能老化数据库中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智能化转型,提升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效能。该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受到了现场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肯定。
会议期间,通过专家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和工作坊培训等形式,学者们围绕“当AI不仅能作为工具辅助研究,而且能够完整地参与到学术研究过程中时,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又如何变化?AI赋能的数字人文(Ai-DH)如何跨越技术主义的局限,在批判性、创造性与伦理性的争议中开辟新路径?“等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深化学术交流,共同勾勒Ai-DH的未来图景。
当前,数字人文以技术工具和人文研究的融合重塑了人文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从文本数字化到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创新,从可视化到跨媒介叙事等场景需求出发,数字人文以数据驱动的逻辑为传统人文学科注入了新动能。
供稿人:陈亦侯(2023级专硕)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