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在线上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专题讲座,旨在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意识、规范科研行为、强化科研诚信意识,促进学术环境健康发展。本次讲座邀请科技信息研究所刘桂锋老师主讲,科信所全体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学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参与。
讲座一开始,刘桂锋老师强调了科学道德的重要性,并引用了中国科协关于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的文件,以及钱学森的言与行,来阐述科学道德的内涵和实践。通过这些引用,刘桂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接着,讲座深入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类型与后果,包括图片使用混乱、高度重复、数据篡改、伪造数据、购买数据、擅自标注和不当署名等行为,并强调了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刘桂锋老师通过2024年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向同学们展示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和对个人及机构声誉的影响。
之后,刘桂锋老师详细解释了剽窃、伪造、篡改和不当署名等科研不端行为的术语,并介绍了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概念。这些定义有助于同学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识别科研不端行为。
此外,讲座还涉及了江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流程,以及教育部对论文造假的严厉态度。刘桂锋老师强调,科研人员应遵守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坚守科研诚信底线。
在科技伦理治理方面,讲座提供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和解读链接,强调了科技向善和造福人类的重要性。同时,讲座还提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调了AI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规范。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发布了关于AI工具在论文写作中的使用声明,强调了学术诚信和原创性。知网AIGC检测服务系统和《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的发布,为学术出版中AIGC的使用提供了指导。
讲座最后,刘桂锋老师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不破学术道德的底线,不踩学术不端的红线,不碰学术不端的高压线,不闯科研诚信的红线”,以维护学术界的清正廉洁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次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为推动学术界的进步贡献力量。
供稿人:欧张帆(2024级学硕)
2024年11月17日